云南溫室大棚| 站點地圖
云南玉溪溫室大棚建造雙連棟大棚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?
來源:www.ynmyws.com 發布時間:2020/7/8 17:47:03
搭建集約化多連棟大棚(20連拱左右)等關鍵技術的創新改進摸索,能有效解決保溫和散熱問題。那么多連棟雙膜鋼架蔬菜大棚怎么建造呢?下面云南玉溪溫室大棚建造的小李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。
1、園區選址
選擇交通方便、地勢平坦、地下水位低、排灌便利、土質肥沃疏松、四周溝渠通暢、光照充足的園區為宜。
2、田形調整
建設前應對場地進行田形調整,通過土地整治形成“田成方、土成型,渠成網、路相通、溝相連,旱能灌、澇能排”的布置格局,以有效增加使用面積,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。
3、棚群布局
為有利于功能分區及生產規劃,常根據場地的地形和種植模式,采用單棟或多連棟棚(一般為20連拱)等若干個棚群。棚群之間應修建田間道路、溝渠系統,從而保證蔬菜產品的生產、運輸及四周排灌水流的暢通。
4、棚群結構
多連棟大棚長度一般為50.4 m。單拱棚跨度為8 m,頂高為3.5 m,均采用帶肩設計,肩高為2 m,風載能力一般按抗8級大風標準設計。
5、棚群方位
一般采用南北走向為長.東西走向為延伸的方位建造,這樣有利于太陽光照均勻分布,采光性、通風性、避雨性較好,抗風能力較強。
6、棚群間距
棚間距為3~4 m,以便物資、產品運輸。
7、扇架結構
多連棟單拱棚扇架設計為外拱桿弧弓長8.8 m,采用Φ32鍍鋅管;內拱桿弧弓長8.6 m,采用Φ20鍍鋅管;下弦支架長8.0 m,采用Φ20鍍鋅管;扇架內置幾個三角形結構做扇面拉花架。采用Φ15鍍鋅管。外拱桿間距1.2 m,內拱桿間距3.6 m。
8、側面花扇結構
多連棟大棚側面設計共有14個花扇.側面每個花扇間隔3.6 m安裝1根承力柱,2根承力柱間安裝2根Φ25鍍鋅管立柱,間距1.20 m,鍍鋅管與縱向梁條、卡槽焊接牢實;每個花扇中間設計壓膜繩,緊壓棚膜防風。在每隔3.6 m處的承力柱間的上面安裝內、外拱桿、扇架及花架,花架采用Φ15鍍鋅管,用鋼筋焊接;而在每個花扇間的2根立柱上面只安裝外拱桿扇架,用于支撐覆蓋整個大棚內外棚膜。多邊棟單拱棟棚側面設計共有26根承力柱,8根中間立柱。
9、端面結構
多連棟單拱棚端面設計有3根承力柱(黑粗線)采用Φ50鍍鋅管,中間有4根立柱(黑細線),采用Φ25鍍鋅管;間隔距離從左到右每根分別為1.34、1.33、1.33、1.33、1.33、1.34 m。承力柱高3.9 m,下端埋地面以下0.4 m,地面到頂高3.5 m;中間立柱高2.4 m,下端埋地面以下0.4 m,地面到頂高2.0 m。多邊棟單拱棟棚端面設計共有6根承力柱,8根中間立柱。每根立柱下埋部分基部設水泥塊,大小為40 cm x 20 cm,填埋固定,以利于提高大棚整體防風性能。
10、棚門結構
大棚正門建造在多連棟大棚的東西方向處的中間開門。大棚側門建造在多連棟大棚南北方向每間隔6~7個單拱棚處開門。棚門多為懸掛方式的雙推拉門,利于棚門啟閉平順流暢。
11、內外棚膜安裝
內外膜材料都使用長壽、流滴、消霧的PO高透光、高保溫新型棚膜。外膜采用0.1 mm(10絲)厚度,內膜采用0.08 mm(8絲)厚度,可有效提高棚內溫度1~2℃,有利于棚內蔬菜安全越冬,提早上市。
12、水槽安裝
多連棟大棚的每個單拱中間都要用水槽連接。利于排水,一般下底寬10 cm,上底寬17.5 cm,高7.4 cm,周長33 cm。水槽安裝時從中間往兩側需要有3°~5°的傾斜度,水槽上設有2個卡槽,用于卡住水槽兩側的外膜。為避免雨水濺人大棚,水槽需伸出棚端面30 cm以上。
13、裙邊設計
裙邊卡槽高度一般為60~80 cm,并在棚群周邊基底設計水泥埂,用于防風,高25 cm,厚20 cm。
14、天窗設計
在多連棟大棚的中間每個單拱西面安裝天窗,內外天窗大小一致,天窗開口寬度為0.8~1.0 m,可采用卷膜器開閉天窗,操作方便、省力,利于棚內的通風、排濕和控溫。
15、肥水一體化設施
應根據場地因地制宜修建蓄水池,配套安裝肥水一體化設施,比傳統模式省肥水30%以上,大大節約人工,還能有效降低大棚內濕度,防止土壤鹽堿化、土壤板結和減少病害發生。
以上就是關于多連棟雙膜鋼架蔬菜大棚怎么建造的相關介紹,如果有建造雙連棟大棚需要的請聯系云南玉溪溫室大棚建造。
1、園區選址
選擇交通方便、地勢平坦、地下水位低、排灌便利、土質肥沃疏松、四周溝渠通暢、光照充足的園區為宜。
2、田形調整
建設前應對場地進行田形調整,通過土地整治形成“田成方、土成型,渠成網、路相通、溝相連,旱能灌、澇能排”的布置格局,以有效增加使用面積,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。
3、棚群布局
為有利于功能分區及生產規劃,常根據場地的地形和種植模式,采用單棟或多連棟棚(一般為20連拱)等若干個棚群。棚群之間應修建田間道路、溝渠系統,從而保證蔬菜產品的生產、運輸及四周排灌水流的暢通。
4、棚群結構
多連棟大棚長度一般為50.4 m。單拱棚跨度為8 m,頂高為3.5 m,均采用帶肩設計,肩高為2 m,風載能力一般按抗8級大風標準設計。
5、棚群方位
一般采用南北走向為長.東西走向為延伸的方位建造,這樣有利于太陽光照均勻分布,采光性、通風性、避雨性較好,抗風能力較強。

棚間距為3~4 m,以便物資、產品運輸。
7、扇架結構
多連棟單拱棚扇架設計為外拱桿弧弓長8.8 m,采用Φ32鍍鋅管;內拱桿弧弓長8.6 m,采用Φ20鍍鋅管;下弦支架長8.0 m,采用Φ20鍍鋅管;扇架內置幾個三角形結構做扇面拉花架。采用Φ15鍍鋅管。外拱桿間距1.2 m,內拱桿間距3.6 m。
8、側面花扇結構
多連棟大棚側面設計共有14個花扇.側面每個花扇間隔3.6 m安裝1根承力柱,2根承力柱間安裝2根Φ25鍍鋅管立柱,間距1.20 m,鍍鋅管與縱向梁條、卡槽焊接牢實;每個花扇中間設計壓膜繩,緊壓棚膜防風。在每隔3.6 m處的承力柱間的上面安裝內、外拱桿、扇架及花架,花架采用Φ15鍍鋅管,用鋼筋焊接;而在每個花扇間的2根立柱上面只安裝外拱桿扇架,用于支撐覆蓋整個大棚內外棚膜。多邊棟單拱棟棚側面設計共有26根承力柱,8根中間立柱。
9、端面結構
多連棟單拱棚端面設計有3根承力柱(黑粗線)采用Φ50鍍鋅管,中間有4根立柱(黑細線),采用Φ25鍍鋅管;間隔距離從左到右每根分別為1.34、1.33、1.33、1.33、1.33、1.34 m。承力柱高3.9 m,下端埋地面以下0.4 m,地面到頂高3.5 m;中間立柱高2.4 m,下端埋地面以下0.4 m,地面到頂高2.0 m。多邊棟單拱棟棚端面設計共有6根承力柱,8根中間立柱。每根立柱下埋部分基部設水泥塊,大小為40 cm x 20 cm,填埋固定,以利于提高大棚整體防風性能。
10、棚門結構
大棚正門建造在多連棟大棚的東西方向處的中間開門。大棚側門建造在多連棟大棚南北方向每間隔6~7個單拱棚處開門。棚門多為懸掛方式的雙推拉門,利于棚門啟閉平順流暢。
11、內外棚膜安裝
內外膜材料都使用長壽、流滴、消霧的PO高透光、高保溫新型棚膜。外膜采用0.1 mm(10絲)厚度,內膜采用0.08 mm(8絲)厚度,可有效提高棚內溫度1~2℃,有利于棚內蔬菜安全越冬,提早上市。
12、水槽安裝
多連棟大棚的每個單拱中間都要用水槽連接。利于排水,一般下底寬10 cm,上底寬17.5 cm,高7.4 cm,周長33 cm。水槽安裝時從中間往兩側需要有3°~5°的傾斜度,水槽上設有2個卡槽,用于卡住水槽兩側的外膜。為避免雨水濺人大棚,水槽需伸出棚端面30 cm以上。
13、裙邊設計
裙邊卡槽高度一般為60~80 cm,并在棚群周邊基底設計水泥埂,用于防風,高25 cm,厚20 cm。
14、天窗設計
在多連棟大棚的中間每個單拱西面安裝天窗,內外天窗大小一致,天窗開口寬度為0.8~1.0 m,可采用卷膜器開閉天窗,操作方便、省力,利于棚內的通風、排濕和控溫。
15、肥水一體化設施
應根據場地因地制宜修建蓄水池,配套安裝肥水一體化設施,比傳統模式省肥水30%以上,大大節約人工,還能有效降低大棚內濕度,防止土壤鹽堿化、土壤板結和減少病害發生。
以上就是關于多連棟雙膜鋼架蔬菜大棚怎么建造的相關介紹,如果有建造雙連棟大棚需要的請聯系云南玉溪溫室大棚建造。
上一條:
冬季如何解決新型溫室大棚的保溫問題
下一條:
一畝云南鋼架大棚價格需要多少錢?